國鐵集團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中歐班列開行12605列、運送貨物121.6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26%、33%;開行列數和運量均超2020年全年總量。(經濟日報 11月14日)

今年,面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歐班列充分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大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助力中歐共同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跑出了互利共贏“加速度”。

中歐班列為國際合作增添發展動力。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為服務我國對外經貿發展提供了運力保障,它不僅有助于我國持續優化供應鏈、產業鏈布局,也有助于激發我國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對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具有重大意義, 在加強全球互聯互通、推動全球化發展發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干方式。

中歐班列為抗擊疫情提供物流保障。在全球物流遇冷、國際貿易萎縮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破阻”常態化開行,源源不斷的把產品從中國輸送至歐洲,對降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沖擊、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等意義重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運送物資中包含防疫物資367萬件、2.7萬噸,為助力全球抗疫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歐班列為人民美好生活加油助力。義烏的小商品、四川的電子產品、陜西的機械設備……越來越多的優勢特色產品坐著中歐班列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品牌的代名詞,許多優質的外國產品也隨著中歐班列進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穿上中國制造的服裝,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夠實惠地品嘗到正宗的蘇格蘭威士忌或者法國莊園的葡萄酒……隨著中歐班列運行的常態化、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地方特產將變成親民的全球通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班列蹄疾步穩,向全世界傳遞中國力量、彰顯中國擔當。展望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推進,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了連通歐亞大陸的主要橋梁和綠色通道,惠及了沿線國家、企業和百姓,定會為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通達順暢做出更大貢獻。(陸昕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